国际免费电话:950-4035-1892 (北京时间凌晨1点至中午12点)
美国:626-213-3965 / 626-213-3966(洛杉矶时间早9点至晚6点)

次生灾害

次生灾害

萨二的主业是引起新冠肺炎,说是肺炎,全身各系统器官,还没有听说不受影响的。而且,萨二还有副业,次生灾害,这个影响就大了。

新冠之下,遭灾深重的行业多去了。体育演艺,旅游观光,航空游轮,旅馆餐饮,文化教育,等等。这些行业占国民经济GDP并不是很高,但是却是就业的大头,更是低收入人群就业的大头。不过,受影响的程度也因人而异。听电台新闻,今天签约的一位体育明星,三年薪资一亿多美元。另一位签两年,4千多万美元一年。疫情对这部分人影响不大。但依赖体育比赛为生的,比如纪念品商店员工,恐怕揭开锅都会有困难。又比如餐饮业,很多服务生是在校大学生,靠打工挣生活费付学费。这些人多是民主党大票仓。两党在国会通过救济法案的冷热,由此可见端倪。不过,我今天想聊的,只是医疗相关的次生灾害。

今天的门诊看了6 个新冠,又一项个人记录。

第一个病人是一个38 岁的男性小伙子CC,圣诞节期间发病,住院五天,用完人民希望以后,已经不再需要给氧。给了另外 5 天地塞米松,送回家。一周前来随访,要求再休息一周。看他休息时完全没有呼吸困难,但脉氧饱和度只有 92 %,而且一动就胸闷气促,让他在诊所走几个来回,脉氧饱和度就低到 80%,可能一周休息不够。病人还觉得整天没有力气,多尿,尿检没有脓尿,但尿糖很高,测了一个血糖,近 400 。肥胖,但过去沒有糖尿病史,出院也没给控制血糖药物,大概是估计病人用完地塞米松后,血糖控制,不是问题。花几分钟教育病人糖尿病基本知识,让其上网继续学习。听肺上有干鸣,决定再给强的松每天 40 毫克共四天。又教病人自用胰岛素,短效 10 单位随餐一日三次,长效 10 单位睡前。送去化验室做血常规生化常规。

第二天下了班,收到化验室紧急电话,报告病人的血糖将近500 打电话给病人,指导病人每小时测一次指血糖,只要高于 300毫克就给 10 单位快速胰岛素。次日,化验报告显示,白细胞不高,不支持合并细菌感染。但肝功能的 ALT 将近正常值的四倍,可能原因:新冠肝损害,其它病毒肝炎,脂肪肝。权衡了一下,还是给病人上了磺脲降血糖药,和二甲双胍。今天病人回来随访,仍然运动后气短,但脉氧饱和度有 92 %,有希望恢复到能够回到工作岗位的状况。血糖也好些,大部分时间都在 300毫克以下,多数接近 200 毫克。我估计随二甲双胍在未来二二周内逐渐起效,血糖控制还会继续好转,指导病人根据早餐的血糖调整睡前长效胰岛素剂量,只要早上空腹血糖低于 150 ,就减掉两个单位的长效胰岛素,直到停用。随餐快速胰岛素也减为 8单位。如果血糖低于 80 毫克,就不给胰岛素。二周后,复查肝功能,回来随访,再决定能不能回去上班。文献报导,新冠过后, 60% 的病人多多少少有些后遗症,我没有这个印象。就这个年轻人而言,值得随访观察糖尿病或肺功能恢复状况。

TH先生88岁,韩战老兵,17 <年前门诊常规保健,肛指检摸到前列腺上有一个小硬节,送去泌尿科活检,发现是癌症,成功手术治疗。以后成为一个听话的好病人。 3 年前 85 岁时,声明不要再做侵入性的检查,比如肠镜肛指检之类,我完全同意。但 TH不要不抢救状态 DNRTH 先生和他的太太每三个月准时回来随访,新冠期间也没有间断。六个月前,觉得他有点儿面色长苍白,体重掉了 20 磅。要求病人查一个血常规,查大便隐血,"不去",说是要等到大流行过了再说。可没有料到这个大流行居然拖了这么长时间。 4 个月前,开始便血。太太打电话到诊所,我叫病人马上来诊所看我。病人来了,脸色更加苍白,而且非常虚弱。我对病人说,理解你不愿意在做侵入性的检查,但是现在有便血的情况,应该马上去急诊,或者至少应该去看胃肠科。如果仍然坚持不做侵入性的检查,比如肠镜,那么,要不要考虑不抢救状态,临终关怀?病人问我怎么办,我认为,这位老先生虽然高龄,又有严重主动脉瓣狭窄,高血压等情况,但是功能状况相当好。如果是肠息肉出血,或者早期癌症,切除以后,应该有比较好的生存机率和生活质量。如果仍然拒绝考虑肠镜,这把年纪了,也能够理解,那么就应该不抢救状况临终关怀。我建议病人考虑 自己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面对死亡!如果还想活下去,就应该积极配合治疗,否则,就选择临终关怀。病人选择马上去看胃肠科。我拿起电话给胃肠科医生约了一个紧急会诊,胃肠科医生也很配合,要病人当天下午就去看病。病人去了,发现心率100 次/分钟,马上被用救护车送到急诊室,查血只有七克多的血色素,病人同意输血治疗,输了两个血以后,感觉好多了,坚决不要做肠镜。签了 AMAAgainst Medical Advice ,  大概可以翻译为"不遵医嘱",出院回家。

第二天又跑到诊所来随访,我问他为什么要AMA ,病人说医院不准他太太去探视。当时因为新冠的原因,医院一律不准家属进医院,除非是临終状况。以后几个月,血色素降到 7 克,同意肠镜,急诊输血后,又改变主意,如此反复,直到有一次,一个医院社工发现,病人在家里是说一不二的角色,太太对他完全没有影响力。这对老夫妻无儿无女,但有一个姪女,是护士,老夫妻对这个姪女言听计从。于是,社工安排一次有这个姪女参加的门诊随访。果然,这个姪女对这个老头儿是说一不二的角色,病人乖乖地去做了肠镜,果然发现一个大息肉,活检没有癌变。不过医院因为新冠疫情,关停择期手术,病人只能等到急诊情况出现。当血色素再次降到 7 克左右,被入院输血,准备手术。因为在病人在急诊科一过性血压偏低,尽管白细胞总数和分类都正常,也没有发烧寒战,急诊科常规按败血症处理,包括血培养。谁知第二天,四瓶培养,全部粪链球菌生长。而且以后重复血培养,到了第四次,才转阴。这种菌多半来自肠道,是心内膜炎常客,于是要了经胸璧超声心动图,除了主动脉瓣狭窄,没有发现赘生物。但经食道超声发现赘生物。于是,手术再次推迟,病人被送到 SNF 完成六周抗菌治疗,实际用了8 周,也是因为新冠封城 SIP,关停择期手术。病人顺利手术,恢复良好,今天送到 SNF 疗养。出院当天,病理报告出来,息肉已经癌变,而且有溃疡。还好,仍然是 1期,不用化疗。

并非每一个人都有TH的运气。

CA先生过世时才45 岁。我第一次看他是2013年。他有三个现行问题:肥胖,酗酒,抽烟。但费时间最多的,是他的第四个问题,病人的父亲四十多岁就因结肠癌过世。在说完饮食减肥,烟酒减量尽量戒除之后,介绍病人去胃肠科会诊做肠镜,谁知道病人一口回绝。病人不做肠镜的理由,是因为他顶头上司的夫人,做肠镜穿孔并发症死亡。 CA 先生知道自己的危险,大概也上网看了一点有关资料,要求用肠镜以外的办法,筛选肠癌。我告诉病人,筛查肠癌的最好办法是做肠镜,而其他的办法,比如说查大便隐血,并不适合于他的情况,他的家族史决定了只能去做肠镜,而且是马上,当时他 37 岁,就应该做第一次,再根据肠镜的发现,决定以后筛选的频率。最后退而求其次,我给病人开了大便隐血,也介绍去看会诊,希望他能改变主意。隔了差不多 7 年,再次看病人是 4 个月前,病人戒烟成功,还特别报功,说是减肥 50 磅,要求我帮忙戒酒。一般戒烟的人会长体重,一下减重这么多,让我感到不安,我再次劝病人去做肠镜。病人问,现在有新的查大便办法,要求做 colonguard 。我再次告诉病人,这些检查不适合与他这样有肠癌家族史的人,而他现在的体重剧降不一定是好事。 CA 先生不为所动,我只好和上次一样,妥协。但在以后的时间里 CA先生即没有去看胃肠医生,也没有去做大便检查。病人后来解释是胃肠会诊预约要二个月,而且只能视频,到了时间,他未能弄好视频,所以始终没有见到胃肠医生。又过了三个月,收到急诊科报告,病人因腹痛恶心,两天中两次去急诊科,查体,化验结果, X 光平片,均没有显著发现。第三次去急诊,是一周以后,腹痛加重,而且有全套肠梗阻症状,这次急诊科做了 CT 发现高度肠梗阻和腹腔肿瘤表现。等我赶到急诊室,急诊科已经请了外科会诊,病人已经在手术准备间,看上去一般情况还不错,一打开腹腔到处,都是肿瘤包块。只做了姑息肠造瘘手术,活检病理报告,低分化肿瘤,分化程度太低,组织来源都搞不清楚。这个年轻人是活活被肿瘤细胞吃掉的。他后来接受临终关怀,在医院过世。

FJ先生在45岁时,作为对自己的生日礼物,决定戒烟。Wellbutrin无效,最后在 Chantix 帮助下戒了烟。 FJ先生和太太都是糖尿病人,每三月准时一起来复诊随访。新冠一起,太太不愿意来了, FJ 先生胆大,照例来诊所随访。在给病人查体时,闻到烟味,居然发现的上衣口袋里有一已经开封的香烟。问怎么回事?回答说,医生,你不要紧张,新冠封城,百般无聊,且不说,我一天只抽三根烟,每餐饭后一根。马上想起在中国耳祥能熟的顺口溜,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我照例劝病人停止吸烟,但估计这活神仙不会回来当凡人。计算了一下,如果病人说的实话,他不够肺癌低剂量胸部 C T 筛查标准。我问,你太太知道你吸烟吗?不问还好,这一问, FJ气不打一处来:医生 你能不能告诉我,这个鬼病毒还要闹多久,你知道为什么我关心这个事儿吗?我退休后,这日子别提多舒服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不到一年,好日子没了。我太太现改在家里上班,整天不出门,整天被她盯着,我完全失去了人身自由,还不如我也回去上班。 please ,请赶快把这个病毒弄掉,她回单位去上班,我继续我的神仙日子。不久,太太一个人来随访。问起 FJ 抽烟,她欲言又止,只是说,他绝不止一天三根烟。下一次随访,他承认抽烟更多,准备再次戒烟,给病人开了 Chantix , 准备先减到一天三根烟。感恩节前,病人少量咳血,胸片和随后的 CT都提示双侧包块,活检病理报告小细胞肺癌。病人同时上了化疗和靶向药物,最近的 PET 报告,肿瘤明显缩小。 FJ要活下去,需要奇迹发生。

中美癌症防治,从统计数据来看,差距巨大。这个差距,在高新治疗,更在预防,多年前我曾讲过一句话,医保花钱,如果防不起,就更治不起。预防的根基在国家政策,比如烟税高低,一线医保体系,特别是PCP的质量,改进需要时间。新冠期间,许多癌症筛查预防措施不能到位,已经有文章报道,预计今后一两年会是癌症高发期,算是新冠的次生灾害,到底多严重,值得拭目以待。

今天2/7是美国超级杯举行的曰子。传统上,全国边看比赛边聚会,吃喝玩乐,今年被新冠搅和,只能在网上看。电台电视台反复告诫民众,不要聚会,不要聚餐,效果怎么样,一二周后见。中国春节也在这一周,年夜饭怎么吃,直接关系到会不会暴发流行。两国的流行病学家们,大概都提心吊胆的观察着这个月中下旬的数据。

看比赛过年不能尽兴,也算是次生灾害。

冬令不事园,春来荷锄开。

前门罗鸟雀,后院满青苔。

青松敢百尺,绿竹怯孤栽。

节庆年年有,岁月不重来。

截止2021年2月8日下午5点,美国新冠确诊总人数为2750万人,人数为47.28万人今日确诊人数7.73万人。

作者简介:张文刚, 医学博士19781985重庆医学院医疗系学习,硕士。1985-1988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讲师,1988-1996年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博后,助理研究员。1996-1999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内科住院医师。1999年至今美国加州行医。

原创)美国希望之光医疗特邀张文刚医学博士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球顶级医生协会(Global Top Doctors Association)是美国加州政府正式注册的联邦政府批准的一个非营利性,非宗教,非政治性国际社会组织,总部位于洛杉矶。全球顶级医生协会为中西方医学和精神专业人士的科学研究创造更有利的环境,为他们提供机会在社区,全国以及全球服务人群,满足民众的身体与精神健康需求。

Comments are closed.